2012年2月14日,中国的第一个物联网五年规划《物联网“十二五”发展规划》由工信部颁布。
物联网被首度列入“十二五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顶层战略部署之中。2012年,“十二五”开局后的第二年,也因此成为中国物联网整体实施的元年。
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物联网,一面面临中央到地方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理性成长时期;另一面,又面临核心技术滞后、应用和产业互动机制不明、商业模式不清晰等“瓶颈”,这使得物联网成长之烦恼如影随形。
在日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,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时介绍道,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,作为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物联网试点示范工作步伐加快。
政府工作报告附注:“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,按照约定的协议,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,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,以实现智能化识别、定位、跟踪、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。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。”
在中国,知道物联网一词要追溯到2009年,国际金融危机之后,各国都在深入思考未来经济发展问题。这一年的8月7日,温家宝在考察江苏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时,提出建立中国的“感知中国”中心,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,把传感技术和TD(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系统)发展结合起来。
然而直至此次五年规划出台之前,中国因缺乏物联网的统一发展计划,地方虽然热情高涨,但是布局多有重复,资源难免浪费。这样的情况有望在今后几年得到改观。
详细内容请阅读《瞭望》2012年第12期